越城区胜利西路(环城西路至绍齐公路段)5公里长的路段,竟然有近百处坑洞、网裂等“病害”。媒体昨起曝光这一路段后,相关部门回应称,之所以没有接收该路段的市政养护,是因为道路质量有瑕疵,需要道路建设和施工单位“返工”。可这一看似合理的“返工”,却让该路段的养护只能先搁着了。
道路质量有瑕疵,让其“返工”确实有必要,但“返工”5年了,“密集坑”却愈演愈烈,让途经该路段的车主吃尽苦头,道路建设、施工单位、市政部门的责任心哪去了?
从报道中,我们看到接到市民投诉的当事方并不否认问题和现状,不过相关工作人员却说得轻描淡写,仿佛接受了这一现状的司空见惯:“春节期间有多辆车子途经该路段时发生爆胎现象。”要是能设身处地想一下,你正去拜年、去景区途中突然车子爆胎了,即便人没受伤,换谁都会心里骂娘。
马路“坑人”之事,之所以容易引发共鸣,是很多人都吃过苦头,只要被坑到一次,就会对这类坑气愤有加。道路管理方之所以会对眼皮子底下的破路视而不见,大概是因为它没有“坑”到自己、自己人和自己的单位;尤其是没有因为分内事没做好而被问责,心存侥幸,对群众的需求不当回事。
从统筹规划和高效办事的角度,我们可以理解马路上有个别坑洞时,无需动辄封道整体大修。可路上的坑洞,听之任之就只会变大,不会变小,这是常识。该路段“病害”如此之多,本身就和时间久了有关——轻症拖成了重症。正如报道中提到的,连公交车司机都怕被“坑”,这路“病情”之严重可见一斑。相关当事方不痛,是因为脱离了群众,也正因为如此,他们才会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。
比“路病了”难治的是“人病了”。“路病了”,只要道路建设、施工单位、市政部门认真及时“返工”,以“基建狂魔”的能力,好治;而“人病了”,“病”在道路建设、施工单位和市政部门工作作风不实,推诿扯皮,这个病属顽瘴痼疾,就有点不大好治了。
笔者认为,只有坚持“人民至上”,才能痛群众之所痛,急群众之所急。以刀刃向内的决心,革除推诿扯皮的弊习,“强调理由”的借口才会减少,事情才能从根本上办好。譬如,责任认定不清时,破路虽无法系统养护,可必须先确保及时修补,而反复修补增加的成本应该由责任方或拖延方承担,只有这样,才能倒逼相关方重视问题,及时厘清责任,尽早解决利益纠纷,从而让民生诉求不被耽搁、不被应付了事。
作者:俞朝盈编辑:黄靖芳